每天推荐 5 篇英文文章
月收入¥6500
2014年开始
1个创始人, 0个员工
美国
“每天推荐 5 篇英文文章”
你好!请问你的背景是什么,还有最近在忙什么?
我叫 W,之前从中国去美国读 PHD,但是后面退了 PHD 现在在旧金山一家创业公司做软件工程师。
湾区日报 是我从 2014 年 8 月开始做的业余项目。
湾区日报每天推荐 5 篇科技和创业相关文章给中国读者。 每个文章我都起了一个中文标题还有一小段描述。 我有 8 个分发渠道:社交媒体,iOS 推送,邮件推送,等等。
你的读者都是咋样的?多少人读你的文章?
我的读者基本都会双语,中文和英文。 50% 在中国,25%在美国,10%在台湾,剩下 15% 在日本,香港,新加坡等等地方。他们在科技行业工作。大部分都是工程师,创始人,一小部分是投资人,学生。现在各个渠道的总关注人数大概 8万1千人。
我持续了 844 天,推荐了 3855 篇文章,写了超过 80 万字。
我的目标不是赚钱或者变成全职。 然而我还是需要一些收入来保持动力。毕竟我也只是一个爱钱的普通人罢了。
Wanqu 现在大概一个月 500 美金的收入,来源是 iOS App 内购,谷歌广告,赞助,各种 affiliate programs 和卖 t-shirts 。
怎么开始做 Wanqu 的?
我每天都会读大量文章,大多都是科技和创业相关的, 我经常和同事交换好的文章。当然大多数文章都是英文的, 我真希望十几年前的时候就能读到这些文章。
年轻的我肯定会喜欢这种同样是 Maker 而且有好品味的人挑出来的文章,现在中国有不少年轻人希望知道更多创业/科技方面的东西但是需要一些帮助。
我是 2014 年 8 月 6 号开始 Wanqu 的。
我用 nFiles 整理出 5 篇文章来 (这是我另一个没人用的业余项目) 然后把 链接 放到 V2EXa, 然后有不少正面反馈,所以 第二天又做了一次 然后 第三次.
这时我还没有自己的域名或者网站,你可以看到下面大家说加上 RSS,或者弄社交媒体账号,这样他们就可以关注了。之后几天我弄了个域名 wanqu.co, 然后用 Pelican 做了一堆静态页面, 然后开好 Weibo/Twitter/Facebook/WeChat 账号, 然后接着在 V2EX 里发,慢慢地这变成了我每天的习惯, 然后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多。
2014 年 8 月底的时候,我换到了 WordPress. 然后 2015 年 3 月的时候,我重写了整个网站,用 Python / Django / Postgres,因为我很熟悉这个技术栈。算一下的话我 8 个月之后才写的第一行代码!
因为我希望一直做下去,所以整个流程越自动化越好。然后时间就可以花在不能自动化的事情:阅读和写评论。
2015 年 6 月我做了 iOS app (用 Swift )。
你怎么有时间和钱做这些事?你的自动化流程是怎样的?用了什么技术?
前面说过我 8 个月之后才写了第一行代码。前 8 个月养成了习惯。
我都是晚饭之后做的,我坐下来读白天加到 Pocket 里的文章。然后用 WordPress admin 新建文章然后写中文评论。5篇搞好之后我会手动去各个社交平台发,这个过程蛮费时间的,大概要花 2-3 个小时,但是我很高兴坚持了 8 个月。
有时候太忙的话就停 1-2 天。读者会给我发邮件问怎么了,所以我觉得这些东西的确是提供了价值。
之后我 2015 年 3 月的周末从头写了整个网站,其实蛮丑的,是个 CMS,然后接下来几个周末就加代码优化流程。在 Slack/Hubot 里造了个小机器人帮助我每天的运营。每天晚饭后我读 Pocket 里的文章然后给小机器人发:
机器人抽取一些 metadata 然后在 Django 后端建立一个新文章。然后给小机器人发我的中文评论:
一旦我告诉小机器人文章好了,它会同时发到各个社交平台,比如 Weibo, Twitter, 和 Facebook. 一旦 5 篇都好了,我会告诉机器人给 iOS 和 Chrome 浏览器那边发推送。我用 MailChimp's RSS-driven campaign 来排期发邮件给那些用邮件订阅的。
这个 Slack 为基础的 CMS(内容管理系统)给我省了很多时间。 因为我是工程师所以用命令行不会难受。 现在整个过程大概花我 1-2个小时。比之前快。
我也用 Slack 机器人来部署网站和 API 服务器。我只需要输入命令 wq deploy 然后等 1-2 分钟就行了。因为整个过程非常方便愉快所以我总是做一些小改进然后一下就部署好了。周末的时候能改进20-30次。
我是 2015 年 6 月初的时候学了 Swift 然后写 Wanqu 的 iOS app 的。 我很无耻的推了个超丑版本的上 App Store,然后几乎每周我都会发新版本。App 主要是为了有推送,所以 iOS 用户就可以马上看。
时间上的投入的话,早期是 2-3 小时一天,现在是 1-2 小时一天。 我会用一些碎片时间写代码和发新功能,哪怕我只有10-15分钟。 周末心情好的时候就多写一些代码。
做和运营不怎么费钱。我花了 $499 在 99designs 设计 我的 logo 然后其他成本大概是 $694.11 /月,这个数字是因为:
$94.11/月的 DigitalOcean 服务器成本 + 苹果开发者会员 + 域名 + SSL 证书.
$600/月是我的时间,我平均每天花 2 小时,按 加利福尼亚的最低工资 是 1 小时10美金,那么一个月就是 20 x 30 所以是 600 美金。哈哈。
怎么吸引用户的?
如之前所说,我是 2014 年 8 月 6 号在一个论坛 "发布"的。在那边持续了 20 多天。然后意识到如果建立自己的渠道会更有控制权:就是社交媒体账户和邮件等等。
我开好各个渠道之后,读者群就一直缓慢但稳定增长,大多都是朋友间互相告诉。以下是各渠道当前的情况:
Weibo: 32,823
RSS: ~ 20,000 (估算)
iOS app push notifications: 6,538
Chrome push notifications: 4,697
WeChat: 6,448
Twitter: 5,111
Email newsletter: 1,931
Facebook: 815
不打算搞成全职,我只想让这个尽可能久的持续就行了, 因为不用疯狂增长粉丝数量。但我的确做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制定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的时间。做了个类似 Buffer 的排期机制,按概率发一些之前的老文章。平均来说每天会发 20-30 次。
我非常透明。很多指标都是公开的 , 成本也是公开的 我还写了一些 博客 解释 我是怎么搭建网站的
AMP 页. 湾区日报有 AMP pages. 提高了一点 SEO.
iOS app 的更新日志里 每次我都会写一个湾区的小故事
尽可能回复邮件。
选好文章,然后写好评论。
网站现在每个月浏览量大概 11万 到 13 万,然后在缓慢增长:
湾区 iOS App 有 23,780 下载,1628 个人付费了 ¥3.99 内购给我买半杯咖啡。
你盈利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我测过不同盈利方法,但我的目标是赚的钱足够保持动力(而不是"辞职"或者"赚好多钱"那种目标)。
之前放了 Google Adsense 但是体验不好然后转换率也不高,两年一共收入 1400 。
我还弄了affiliate programs,包括 Amazon , Bluehost, 99designs, 和 DigitalOcean. 总共差不多$1,500 。
我还在 Teespring 卖 T 恤, 因为运费蛮贵的,要送到中国,我一共从 T恤上赚了差不多 $100。
然后我刚从 2016 年 11 月开始搞 赞助(sponsorships) 类似于 Daring Fireball's sponsorship program: 一段时间内只有1个赞助商。广告会推到所有发布渠道。这个月我弄到 2个中国赞助商一共赚了$400,没赞助的时候就给我自己的 affiliate programs 放广告以及卖 t-shirts :)
还有就是读者能捐款,我一共收到差不多 $300 。
总共的话,每个月至少
如果你想赞助湾区可以给我发个邮件 [email protected] 。
未来的目标?
接着做。强迫自己读文章,而且我经常能收到读者的感谢信。所以我觉得我对这个世界还是有些帮助的。
当然也有一些挑战,
有一堵 著名的墙 如果没开代理的话看不了 Medium , NYTime 和一些博客。
随着我年龄增大,我需要花更多时间在工作和家庭上。我希望能挤出足够的时间继续做 Wanqu 。
如果重来的话会有什么不同?
不去管那些恶意留言,总是有些人会留恶意留言。
Wanqu 唯一的瓶颈是我自己。我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专注,专注,专注。 我试着让自己不那么显眼,毕竟对读者来说我是谁并不重要。
你觉得你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我目前还不觉得 Wanqu 算成功。如果未来有那么 1,2个 中国版 Mark Zuckerbergs 是因为被湾区日报而开始创业的,我就觉得算成功了。
然后我觉得自己在一个独特的位置上,我自己是 Marker ,我不觉得非技术的人知道 Maker 想读什么。 我喜欢阅读和写作,大多数 maker 不喜欢写作,所以我在做别人不爱做的。
我刚好有足够的技能能做网站, iOS App 和自动化流程。但那些都是锦上添花,湾区日报最重要的是内容,其他都是次要的。
还有就是我不是完美主义者,一开始我在一个丑丑的网站上分享,之后做了个半成品,在之后做了个简单 iOS App,都有大量迭代,我觉得对业余项目来说这样挺好的。
有什么建议吗?
想法要大,从简单做起。
快速行动 - Think big. Start small. Act fast.
哪里能了解更多?
想直接联系我? (你可以叫我 "W") 给我发邮件 [email protected].
访问 wanqu.co,或者关注 Weibo, Twitter, Facebook, WeChat,邮件列表, RSS, 或者 iOS app 。
我还写了一些文章:
How Wanqu works?
What is Wanqu?
How to launch an iOS app in a weekend?
Wanqu's first employee: Slack/Hubot
说明
英文原文:https://www.indiehackers.com/businesses/wanqu?utm_source=sideidea.com
ideidea.com
转载请在文章明显处注明来源(需有完整ID)与sideidea.com,该类视为授权转载,其他情况一律作为侵权处理。
【版權聲明】
本文爲轉帖,原文鏈接如下,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5cEe3yOL0YbnqaAtarIv2A Tag: 成功案例